作者:王欽
新疆地域之廣從中國地圖中就可知曉,但那隻是地圖上的粗淺感知。去瞭新疆才是真正領略她“大”的威力。從烏魯木齊坐車去佈爾津,全程688公裡。由於限速,要跑10多個小時。早上6;30出發,車子沿著準噶爾盆地的東部216國道北上。新疆的公路路面不寬,但由於來往的車輛很少。公路也就顯得寬瞭,一路向北駛去,公路筆直,直指天的盡頭,這就是傳說中的“天路”。坐在車上,眺望窗外,剛開始,還有些連綿的山丘。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進入瞭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一路上,隻有茫茫戈壁和沙漠、鹽堿地,一望無際。鹽堿地周圍的沙漠沒有任何植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荒蕪。
早上,8點左右,天剛放亮。遠遠看到有氈房,車子停瞭下來去拜訪牧民,氈房,哈薩克語稱“宇”,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房裡又佈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 哈薩克族的遊牧民族建造的,名為“哈薩克白宮”,俗稱“哈薩克氈房”!(不叫蒙古包!) 它們最突出的特點是:冬暖夏涼,易於搬遷。主人為我們拿出來馕和駱駝奶,這裡的馕與烏魯木齊的馕是不一樣的,比維吾爾族的馕要厚,像內地的起面餅。駱駝奶是前一天擠好的,儲存24小時(發酵)後才能喝,否則會喝醉。駱駝奶的味道要比牛奶、羊奶好的多,營養也高,至今回味。
從牧民傢出來,車子行走一段時間,看到奇怪的色彩由遠而近映入眼簾。導遊說:這壯麗的紅色山丘就是火燒山。火燒山位於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莎爾縣境內,在烏魯木齊到阿勒泰的的216國道路上,非常耀眼。與吐魯番的火焰山不同,火焰山因溫度高而聞名天下,而火燒山是因為其山體顏色而聞名。這裡連綿起伏的山丘而全是由燒結巖構成的一片赭紅色,局部表面又有綠色貼地植被,因此呈現出奇異顏色和紋理。
茫茫戈壁一望無際,雖然荒蕪,但別有一番情調在其中。戈壁讓我們這些內陸城市的人視野擴散,想走近它,感受它的那份博大、寧靜和空寂。在戈壁灘上行走幾百公裡,讓我真正的領略瞭戈壁,領略瞭絲綢古道的雄渾風光。戈壁灘的粗獷豪放振撼,它的那份狂野與陽剛,博大和遼遠,讓人感到瞭一種孤獨的壯美。那筆直的公路,直通天際,像一條彩色的絲帶,舞動在那茫茫戈壁中,在金光閃閃的陽光輝映下,絢麗奪目。 走在戈壁,望著那天地相接,野曠天低的大自然,感受到它那大氣恢弘、咄咄逼人的氣勢,你才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走在戈壁,你才真正體會出生命的意義,因為在那裡要生長一根草都是那麼地艱難困苦。
行進在茫茫戈壁中,受著一種寧靜、博大和忍耐,多瞭一份平和,一份思索。在戈壁上旅行,要懂得欣賞、享受孤獨,茫茫戈壁它是美的,它美在粗獷中,美在堅韌中,美在孤寂中,美在不言中。黃色的土地,蔓延起伏的沙丘,那麼突兀,遠山是墨色的,本以為長滿瞭樹木,細看竟是一座光突突的石山。慢慢的,戈壁成瞭這片廣袤土地的主角,零星的胡楊和一簇簇棕黃的駱駝刺是這裡最耀眼的生機。幸運的話,途中會看到普氏野馬,我們是看到瞭。常常想它們是如何生存呢?如同水池邊的那些綠草。他們無法選擇生長的地域,無法控制環境的改變。但——哪怕生命短暫,依舊堅韌挺拔!
五彩灘
傍晚快到佈爾津時,導遊帶我們先去瞭五彩灘,五彩灘依傍額爾齊斯河北岸,屬於雅丹地貌,山勢起伏、顏色多變,是由河流長期侵蝕切割以及狂風侵蝕作用而共同形成,河岸巖層抗風化能力強弱不一,輪廓便會參差不齊,而巖石含有礦物質的不同,又幻化出種種異彩,因此得名“五彩灘”。五彩灘最美是落日時分:在夕陽照射下,巖石的色彩以紅色為主,間以綠、紫、黃、白、黑及過渡色彩,色彩斑斕、嬌艷嫵媚。
爬上不遠處三層高的觀光塔臺。腳下的五彩灘妖嬈盡收眼底。古老的額爾齊斯河在此平靜蜿蜒西去,自然分成南北兩岸。黃昏時分的水面一片深邃的幽藍,像一條鋪陳的緞帶閃爍著高貴的光澤。南岸是片片蔥鬱的綠洲以及漫漫的金色沙漠,我在想象著哈薩克朋友騎著駱駝,牽著牛馬遊走的快樂生活。而北岸就是我們腳下被稱為“懸崖式雅丹地貌”的核心景區。眼前突兀著山勢起伏的輪廓以及深深淺淺的溝槽、皺褶。那些五顏六色的砂巖、泥巖及砂礫巖豐富多彩。它們時而紅色;時而土紅,或淺黃;或淺綠。當黃昏的光芒柔柔灑向大地,到處籠罩著醉人的金黃,簡直絢爛繽紛。穿梭在木棧道上,迂回在一座座造型奇特的風蝕“山林”中。一個轉身甚至一個拐彎都會有不同的發現,這種移步換景的美妙也帶給瞭我們無數驚險連連,張開想象的翅膀。看那狀如彩色的古城堡;看那猶如威猛的巨獸;看那象高聳的山峰……這大自然的造化可真夠神奇,別具一格。現在回想起來,五彩灘應該是我在見到的最美的雅丹地貌。
與五彩灘隔河相對的南岸卻是鬱鬱蔥蔥的額爾齊斯河河谷風光,綠樹葳蕤,連綿成林,額爾齊斯河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中國阿爾泰山西南坡,山間兩支源頭。流經哈薩克斯坦境內齋桑湖,再向北經俄羅斯的鄂畢河註入北冰洋。在金黃夕陽的映照下,流淌的額爾齊斯河、五彩的河岸巨石以及對岸茂密的森林,讓你的眼睛享受到瞭一場視覺沖擊!尤其是河岸邊的那些巨石,歷經千萬年的風吹日曬,呈現出或黃或紅或紫或綠的色彩,遠處逶迤的山巒與戈壁風光盡收眼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截然不同的兩種地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遙相輝映,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奇景,可謂“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夕陽西下,大地沐浴在餘輝的彩霞中,紅色的灘塗,西流的江水,晚歸的牧民,無垠的戈壁,專業的攝影師,好一派邊塞風光……
佈爾津
到達佈爾津時,天已經快黑瞭。這是個邊境小城,在我國大公雞形版圖的雞尾最高點,和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接壤,也是西北地區和俄羅斯經貿往來最近的通道。在秦和西漢時屬於匈奴遊牧地,三國時屬鮮卑,隋唐時屬突厥。民國初年隨阿勒泰劃歸新疆省。佈爾津,哈薩克斯語的意思是“歡快的河流”。小城很繁華,豪華賓館、璀璨霓虹燈、熱鬧夜市。因為喀納斯湖在其境內,約有160公裡,所以去喀納斯湖的大都在這裡住一宿,從而拉動瞭這裡的旅遊經濟。晚飯到河濱夜市吃烤魚,人很多,大都是外地遊客。早聽說這裡的烤魚有名,上瞭好幾種,隻記住一種叫紅魚,一種叫狗魚。外地的遊客一般都會來的,來這裡不為吃,隻為感受邊塞風情。
坐瞭一天的車,大傢都感覺有些累,匆匆吃完飯,回旅店休息,明天目標——喀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