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四川,走起

走讀地理

從地理視角看中國

-

01

——成都——


有這5張手繪地圖,去四川至少不會沒方向感

走讀地理 | 成都

每天一個地理問題

成都憑什麼升一線城市


憑天府之國嗎

憑西出西藏嗎

憑成渝一體化嗎

都不是,憑紅頭文件

-

公元前311年

秦國宰相張儀批示

郡守張若修建成都城

規劃格局與咸陽同制

公元前256年

秦昭王令李冰開鑿都江堰

成都第一次出圈

-

表面看是李冰個人政績

實則是秦國的紅頭文件

為什麼秦國如此重視

因為秦國需要糧食

需要戰略後方對抗山東諸國

所以,成都獲得首輪註資

-

今天的成都頭銜一大堆

中國最具人間煙火氣城市

中國西部樞紐城市

中國最想上班的城市

實際上這些背後都是國傢加持

為什麼要加持

我們隻要看一個指數

川藏鐵路,3000億投資

成都緊鄰青藏高原

-

群山密佈的西南

躲藏一個成都

從地形上看

很像青藏高原的掛壁城市

青藏高原太高

在古代成都就算西部終點

可以說是世界的盡頭

但是從整個中國版圖上看

成都卻是中心

天生就是用來激活西藏的

給成都賦能

就是給整個西部賦能

說到底是給中國賦能

-

如果把青藏高原比作海洋

那麼成都就是沿海窗口城市

和深圳一樣

肩負著中國發展的重任

也就是說

成都是盤活西部的窗口城市

提拔成都成一線城市

就是為整個西部打氣

-

有人說

成都的優勢在平整、開闊

誰都清楚

偌大的四川盆地

看似平整,實則到處是丘陵

成都平原最開始也是丘陵

後被青藏高原的山前洪積物填平


這裡有岷江的功勞

岷江用洪荒之力沖擊出成都平原

可惜岷江的力量也有限

最終被東部的龍泉山打敗

龍泉山阻止瞭成都平原的東進

給成都今日的發展留下一個缺陷

-

怎麼辦呢

突破龍泉山,西進東出

夯實成都根基

過去2000年

成都一直脫離不瞭岷江

成都的主要活動方向

一直以西、北部為主

成都先民很早就在北部紮根

那時還沒有都江堰

人們沿沱江居住,過著殷實的生活

一分耕耘,十分收獲

三星堆豪華出土足以證明

這充分說明

成都平原土質肥沃

-

那肥沃的土地是怎麼來的呢

根植兩條大江

岷江 沱江

遠古時的岷江、沱江

依托青藏高原的勢能

完全不服管制

一旦進入平原地帶

就開始攤大餅,年復一年地攤

腐殖層越積越厚

最厚可達百米

這樣的土壤至少千年不用輪休

遠古時期的居民

僅靠采集,就能吃飽喝足

稍加打理,就能盆滿缽滿

所以說,成都富甲3000年

這絕非吹噓

-

你看,上天給瞭成都深厚的傢底

這也是成都能出圈的先決條件

但是成都要發展,土地是瓶頸

城市建設用地與耕地的矛盾如何解決

未來的成都是東進還是西出呢

-

夯實基本盤,當然是東進

畢竟成都平原就那麼點大

西出,西邊是川西高原

高寒地帶,那裡的世界更大

不僅對成都來說很重要

對整個中國都很重要

從國傢斥巨資修建川西鐵路就可看出

成都西出,是代表國傢發力

一旦獲得國傢加持

激活整個青藏高原

那成都的位置就不隻是西部樞紐城市

而是中國的執牛耳城市

其重要性不亞於北上廣深

一句話

未來最有希望和最具實力城市

升級成第五個一線城市

隻有成都,而且隻能是成都

-

升級一線城市

不是靠錢說瞭算(GDP)

而是政治,是政策,是高層設計

-

成都向東、重慶向西相向而行

構建西南城市群

已是國傢層面的發展大事

東進是為瞭更好地西出

畢竟西出是激活青藏高原遼闊的土地

光靠小小成都平原,根本夯不動

唯有,成渝一起發力

帶動四川盆地奮發

從而牽引青藏高原


02

——重慶——

重慶雖然從四川分出來

但要搞清四川地形

沒有重慶這個坐標也不行

有這5張手繪地圖,去四川至少不會沒方向感


走讀地理 | 重慶

每天一個地理問題

重慶的地理位置到底有多優越


古代四川想要出川

必須通過重慶

因為重慶是四川盆地的水路咽喉

繞不過去

而且水路也是成本最低

速度最快的通道

-

無論是盆地中部的遂寧、南充

還是成都、樂山、宜賓、瀘州

都得通過重慶

也就是說

重慶是四川人出川前的集散地

是四川東部的門戶

重慶的地理位置

是上天賜予的

你看,岷江和沱江先後

在宜賓和瀘州投靠長江

長江繼續北上重慶

收購盆地北部的三條大江

涪江、渠江和嘉陵江

自此,長江腰纏萬貫挺入三峽


有這5張手繪地圖,去四川至少不會沒方向感


這樣的位置

天然讓重慶顯赫於外

而偏居西部的成都

就沒有這樣的排場

-

都說成都富甲三千年

其實重慶的傢底也不差

原因就在水路上

古代聚居在重慶附近的巴國人

就像今天中東石油土豪一樣

通過賣鹽給蜀國和楚國

兩邊賺錢

過上瞭“不耕而食

不織而已”的生活

-

順便說一下

四川地區為什麼多鹽

因為四川遠古時期是古湖

那時三峽未切開

盆地被四周的河流很快灌滿

河流帶來的鹽分

大多沉淀在湖底

-

有瞭錢的巴人(重慶地區)

就想控制西側的農業用地

於是就和東擴的蜀國發生瞭矛盾

也就是成都和重慶之間的地盤

今天成渝一體化

掩蓋兩城相向而行的劍拔弩張

成都東進西出

這是國傢戰略

重慶也不好明裡反對

畢竟盤活青藏高原

是中國偉大復興的資源保證

但是重慶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

四川盆地的所有水路都被重慶兜底

-

通過水路

重慶向東可連接武漢、南京、上海

從海洋思維看

重慶和上海一樣

都是沿海城市

是全球海洋貿易的節點

-

說到全球貿易

重慶曾在歷史上影響過世界

緣由還是地理位置

重慶渝中半島和合川

都是水路環繞

隻需一面城墻

就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年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大軍

就在此島折戟沉舸

就連統帥蒙哥大汗也死於此地

-

蒙哥的死

讓征服歐洲的步伐停瞭下來

因為統帥都要返回本部選舉新大汗

蒙古人稱之為忽裡臺大會

選舉表面看很民主

實則是實力對抗

少不瞭拉幫結派

帶來的後果就是內耗不止

這對歐洲人來說是利好政策

也就是說

重慶挽救瞭歐洲民眾

間接改變瞭世界歷史的進程

-

如果你以為重慶就靠幾條大江

阻攔蒙古大軍

那就是太不瞭解重慶地形地貌

四川雖說是盆地

其實盆地並不平整

在講成都時就講過

四川真正平整的地方

隻有成都周邊那一丟丟

其餘大部分是丘陵

-

重慶一帶地形更是奇特

放大地形圖,你會發現

整個川東就像琴弦一樣

數十條山嶺近乎平行排佈

從防守角度看重慶

當然是妥妥的安全

可反過來看

這些大山又禁錮瞭重慶的發展

要想發展隻能向西爭奪資源

而西邊是成都的地盤

於是兩城相爭不可避免

也就是說

成都和重慶相爭是地域使然

這點古代的政治傢看得很清楚

雖說,天下未亂蜀先亂

但巴蜀沖突能對沖中央的顧慮

所以中央之國一點不擔心四川

從這點看

重慶直轄

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03

——瀘州——


有這5張手繪地圖,去四川至少不會沒方向感

走讀地理 | 瀘州

每天一個地理問題

荔枝為何能在瀘州生長


原因有兩個:

一是氣候適宜

二是貴人貪吃

-

先說氣候

荔枝是熱帶水果

對溫度要求嚴格

23-29℃為荔枝的最適生長溫度

低於這個范圍

10-12℃時生長緩慢

0-2℃時會發生凍害

而瀘州夏季平均溫度

在24~28℃之間

冬季平均溫度4~8℃

無霜期330天

基本滿足荔枝的生長需求

這是客觀條件

-

主觀原因是皇帝想吃荔枝

自從秦始皇統一九州後

荔枝正式登上皇傢果盤

可關中盆地伺候不瞭荔枝

-

怎麼辦呢

掌管天文地理的欽天監

當然要出來搞調研

先是在長安周邊城市測試

一看還不行,繼續擴大包圍圈

最終在四川盆地南部地區試驗成功

於是,大規模的移植

發出指令不是楊貴妃的老公唐明皇

而是早他數百年的漢武帝

你看,開啟絲綢之路的漢武帝也是個吃貨

-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

為什麼遠離廣東的1000公裡的四川可以種荔枝

而處在同緯度的武漢、南京卻種不活荔枝呢

因為這些城市沒有保溫墻


從地形上看

四川北邊有兩座高山

分別是秦嶺和大巴山

秦嶺擋住北邊大部分的寒流

少部分寒流進入漢中盆地後

再次被大巴山截留

也就是說四川盆地有雙層保暖墻

妥妥地把寒流拒之門外

而南邊的山相對低


所以西南暖濕氣流進得來,出不去

水汽窩在盆地內

所以較暖和

日夜溫差小

夜間稍有降溫就會有凝結形成降雨

所謂“巴山夜雨漲秋池”大抵是這個原因

這也是川東南地區氣候潮濕

無霜期長的原因所在

-

很多認為

楊貴妃吃的荔枝都是廣東運來的

但是從荔枝的保鮮時間來看

完全做不到

荔枝從采摘到味變,最多3天

而廣東距離長安將近3000公裡

即使是快馬加鞭也要6天以上

6天以上的荔枝

內部早已腐爛

不要說楊貴妃

就是乞丐也不會吃

-

還有人說

把整棵荔枝樹泡在水缸裡運輸

先不說成活性有多大

如何運輸是個問題

走陸路,基本不可能

走水路

這個時間也太長瞭吧

估計還沒到長安

荔枝都掉落瞭

所以說,楊貴妃吃的荔枝

隻能是四川產

-

因為四川距離長安最近

直線距離不到800公裡

快馬加鞭3日內可達

為此,從長安到四川合江

單獨修瞭一條高速公路

這就是歷史上荔枝道

-

時至今日

隻有瀘州合江一地還在大規模種植

種植面積達30萬畝

為什麼合江地區還能有如此規模呢

還是氣候原因

因為合江地勢較低靠南

長江、赤水河、習水河都在此匯合

河谷中的水體效應也抬高瞭氣溫

-

而在唐朝

比合江更北的成都、眉山、樂山

都曾大規模種植荔枝

但最近1000年,四川盆地變冷瞭

因此,除合江這一小塊地方外

其餘地區都不適宜種植荔枝瞭

合江荔枝產量低

遠不及廣東

但是其成熟時間錯峰

七八月才上市

所以價格貴

彌補瞭產量不足


04

——攀枝花——


有這5張手繪地圖,去四川至少不會沒方向感

走讀地理 | 四川-攀枝花

每天一個地理問題

攀枝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在橫斷山脈的東南角

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

這就是攀枝花

雖沒有四川盆地那麼大的氣派

但在高海拔、高密度的條狀山系(橫斷山)中

有一個近似三角的小盆地

還是很顯眼

更顯眼的是

有一條聞名世界的大江為她做註腳

不錯,長江從唐古拉山一路南下

輾轉2500公裡

到瞭攀枝花

突然剎車轉向東流

這一轉向

讓中國有瞭江南這一地理分野

可能有人會抬杠

說,即使沒有金沙江註入

有岷江、嘉陵江照樣能切開三峽

是,但是不要忘記

長江的貫通

是整個青藏高原的加持

從地形上看

青藏高原的山系

由偏東西走向向偏南北走向發展

比如昆侖山和唐古拉山最終被橫斷山攔腰直下

也就是說

不論東西走向還是南北走向

青藏高原的大半融雪

最後都被南北走向的橫斷山兜底

這就是滋潤大半個亞洲的三江並流區

其中的兩條直穿國門

流入中南半島國傢

隻有金沙江

被攀枝花谷地攀住

一個90度大轉彎

也就是說

長江之所以叫長江

是因為金沙江的巨資註入

而金沙江之所以願意投資長江

關鍵又在攀枝花這個操盤手

長江如沒有金沙江的投入

無論從長度還是流量都無法稱雄世界

長江給攀枝花帶來名氣

攀枝花給長江帶來流量

相輔相成,互為傳播

但是從知名度來看

攀枝花一直是一個遙遠的存在

很多人對攀枝花的印象都來自地理考卷

因為這是地理必考題

為什麼必考呢

因為她傢裡有礦,而且還很豐富

有多豐富呢

看一組數字:

鐵礦的含量占全國六分之一

釩的儲量占全國百分之六十三

位居世界第三

鈦礦儲量占全國的百分之九十三

位居世界第一

這裡特別提一下“鈦” (念太)

鈦有什麼作用

人工骨頭,心臟支架、手術刀

為什麼

  • 因為鈦安全無毒

質地非常輕盈

可以作為人類身體的器官

也就是說,攀枝花的地下寶貝能

為人類提供再生能力(稍誇張)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

為什麼這樣一座寶藏城市

我們會在考完地理後

把她忘得一幹二凈

忘得隻剩下一個稀奇古怪的名字呢

攀枝花,世界上有這樣的花嗎?

幾乎沒聽說過

攀枝花,到底是什麼花

其實就是木棉花

為什麼要叫“攀枝花”呢

有一種說法:(準確與否待考)

一般的花枝幹都是小巧玲瓏

而木棉花長在高大喬木的枝條上

開花時,樹枝上隻有花,沒有葉

這樣的花,當然高攀不起

因為花朵紅艷似火

有英雄花的美譽

就連擁有萬紫千紅的花城廣州

都要拿它當市花

這充分說明,此花身價不低

配得上攀枝花地下的寶藏

廣州人和高雄人都很喜歡木棉花

但還是沒有像攀枝花市這樣

直接封神——一步到位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就像香格裡拉

很多地方都標稱自己是香格裡拉

而雲南迪慶直接以名取代

就叫香格裡拉縣

從此結束紛爭

這就好比一個稍有姿色的女孩子

直接取名叫美女一樣

中國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

就這樣誕生

以花命名城市

充分顯示其自信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這個地方四季如春

氣候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遠古人類代表之一:元謀人

就在攀枝花的附近

元謀人距今170萬年

那時的古人類沒有禦寒的衣服

所以要找一個四季暖和地方待著

而攀枝花一帶的幹熱河谷

不冷不熱,陽光充足、瓜果飄香

真是難得的世外桃源

不要以為攀枝花到處是礦場

塵土飛揚,熱帶地區該有的水果

這裡不僅有,而且味更美

不要以為攀枝花很偏僻、荒涼

這裡可是川西南、滇西北的旅遊集散中心

西連麗江,北接西昌

南近昆明的天然優勢


事實上,攀枝花設市以來

改變瞭西南地區2000萬人的命運

尤其是成昆鐵路和攀鋼建設

使西南地區整整進步瞭50年


要知道,攀枝花即使沒有礦

也會是聚落中心

原因前面講過

這裡是亞洲季風環流的地方

攀枝花海拔從900-2800米不等

坐收東西南三面季風紅利

尤其是西南季風帶來的暖濕氣流

所以說攀枝花有四川的小三亞美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詹姆 的頭像
    詹姆

    旅遊玩家詹姆

    詹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